闪联引发“乘数效应”
电子元件,电子元器件深圳市创唯电子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电子技术
闪联引发“乘数效应”  2012/3/1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IT、通信、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领域,由于缺乏自身技术标准的强有力支持,辗转磕绊于国外巨头设置的“技术壁垒”与“专利陷阱”之间,难以找到市场发展的突破点。2000年,联想在所做的产业研究中发现,不论是电视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还是移动通信产业,彼此都在自己的范围内垂直发展,相互没有交叉。这一发现使得“融合”成为一个主要的产业判断并得以发展,不仅技术方案逐步明确、日益清晰,关于技术方案如何推行的业务战略
  多年来,中国企业在IT、通信、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领域,由于缺乏自身技术标准的强有力支持,辗转磕绊于国外巨头设置的“技术壁垒”与“专利陷阱”之间,难以找到市场发展的突破点。

2000年,联想在所做的产业研究中发现,不论是电视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还是移动通信产业,彼此都在自己的范围内垂直发展,相互没有交叉。这一发现使得“融合”成为一个主要的产业判断并得以发展,不仅技术方案逐步明确、日益清晰,关于技术方案如何推行的业务战略也逐渐得到了明确,这就是知名的联想“关联应用”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联想从跨行业、跨产业的角度上认为,要完成这一巨大的产业构想,需要建立一个产业联盟,以标准为核心带动产业发展。这一思路迅速得到了TCL、长城、海信、康佳等国内电子信息领域巨头的认同,并愿意投入资源进行共同研发,这促成了闪联标准工作组的成立。

源于联想又淡化联想色彩

闪联的发源地是联想。如果当初联想不贡献出这个创意,联想做不成闪联,闪联也不可能成为国家标准,更不可能走向国际。但是,从一个企业的创意到一个产业通用标准,其中殊为不易。

2000年联想研究院成立,时任研究院院长的贺志强、常务副院长孙育宁将3C融合方面的技术开发作为联想研究院主攻方向。

随后,联想做了大量的IT产品互联互通的研发,这段时间正是闪联技术标准产品的孕育期。联想认识到,研发一定要做下去,一家做不了就需要敞开胸怀,联合其他企业一同做。这时,贺志强和孙育宁提出,只做IT设备的互联互通不够,应该把家电的互联互通也纳入进来,而且要做成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样不同的厂家之间的产品才能互联互通。他们的想法得到联想高层的支持。从2003年初联想决定寻找产业同盟,到2003年的7月份,联想、TCL等5家企业坐到一起宣布成立闪联标准工作组,仅仅用了半年时间。

工作组成立的那天,与会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说了一段很动情的话:标准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企业家们能坐下来考虑闪联标准的制定工作,表明你们的历史使命感。尤其是家电企业,平时在市场上竞争惨烈,打价格战的时候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居然还能联合起来,非常难得。

闪联工作组成立了,工作组最初的员工主要来自联想。正因为此,当初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不愿意加入闪联。在他们看来,闪联是联想的。工作组组长孙育宁感觉到,闪联中立性的问题不解决的话,类似这些厂商很难加入进来。

孙育宁及其伙伴们经常会研究那些在国际上已经失败的中国产业标准案例。他们逐渐明白:如果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征求业界的意见,如果标准组织不能保证标准联盟成员们的利益分配均衡,那么这个标准最后肯定无法前行。

WAPI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WAPI代表的只是一小部分产业成员的利益,它与英特尔的商业利益对立,像英特尔这样强势的利益集团即使不参与WAPI组织,也可以把WAPI排挤出市场,甚至毁掉它。

所以从一开始,闪联工作组就在考虑如何扩大产业联盟以及酝酿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公司,以保证闪联的中立性。

2005年6月,信息产业部批准闪联成为国家标准。12月,闪联标准工作组的8个核心成员出资5200万元,成立了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为了不让联想一股独大,在股权设计的时候便遵循平衡持股的原则,8家基本上持股额度相当,联想出资最多,所占股份超过20%,但是出资最少的厂商股份也超过 10%。同时闪联工程中心的经营层不再在联想任职,总裁孙育宁和副总裁刘清涛纷纷与原单位脱离了关系。虽然联想现在仍旧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公司成立以后,联想的色彩越来越淡。
与《闪联引发“乘数效应”》相关列表
电话:400-900-3095
QQ:800152669
库存查询
Copyright(C) 2011-2021 Szcwdz.com 创唯电子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1103613号
专注电子元件代理销售  QQ:800152669  电子邮件:sales@szcwdz.com  电话:400-900-3095